QUESTION
直新聞:對于中美雙方的經貿談判代表團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匯率、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一事,你做何解讀?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覺得,這樣一個談判結果,對于近年來一直關注中美貿易戰的人來說,多少會有些喜出望外的感覺。因為最近一年半以來,中美雙方似乎有不少機會接近達成一個全面的經貿協議,但是最終卻都在一片樂觀的氛圍中卡了殼,以至于很多人對于這次的中美經貿談判,也不抱有太大的期望。然而,事情就是這樣的戲劇化,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時候,這最新一輪中美經貿談判卻取得了積極進展,甚至是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這樣一種現象,實際上是由中美關系的復雜性與敏感性所決定了的,它同時預示著,未來的中美經貿談判以及未來的中美關系,仍將在曲折中艱難前進。
不過話得說回來,雖然這次中美經貿談判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但是,我們仍然應該客觀理性看待這一成果。第一,它只是朝著最終結束貿易戰邁出了關鍵性的一大步,但是并不意味著中美貿易摩擦的結束,也不意味著中美已經達成了一個全面性的貿易協議;第二,它僅僅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按照美國方面的說法,接下來中美將會分成三個階段來達成一個全面的協議。也就是說,這僅僅是第一個階段的成果,更加難啃的骨頭還在后面;第三,即使是第一個階段的成果,目前也僅僅是一個口頭性的意向,接下來雙方將會花費幾周的時間,把這些口頭性的意向變成正式的協議文本,并且力爭在11月份,也就是在智利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有個正式的簽署。不管怎么說,有積極的進展,總比停滯不前好,雖然能不能最終達成協議,仍然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早前特朗普曾經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不會接受一個片面的、分階段的協議,假如中美要達成協議,那一定是一個完全有利于美國的全面性協議,然而,最終談判的結果,卻是特朗普接受了一個階段性的協議。這也就說明,特朗普在這一方面是作出了妥協與讓步的。
當地時間10月1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正在華盛頓進行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
QUESTION
直新聞:那在你看來,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特朗普最終轉變態度,愿意跟中方率先達成一個階段性的協議呢?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個人傾向于認為,這個原因顯然不在于外部,不在中美經貿關系或者是中美關系本身,而在于美國的內部,在于美國內部的政治斗爭形勢或者說是特朗普個人面臨的政治處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其實,在美國的政黨政治與選舉政治環境下,對于特朗普本人來說,他所面臨的壓倒一切的問題,就是一定要贏得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輸掉了這場選舉,就意味著特朗普的一切想法,都將化為泡影。那么,當前特朗普面臨的選情究竟是什么樣的呢?我個人認為,簡單來說就是,連任有希望,但也面臨著不小的危機,而且這種危機正在逐步加大。
先是在去年的中期選舉中民主黨奪走了眾議院的控制權,有了制衡特朗普放施政的資本,使得他的執政處于半跛腳狀態,后是涉及他本人的“通俄門”與“通烏門”案件相繼爆發,民主黨順勢發起了針對特朗普的彈劾案。這樣一種狀況,也就使得特朗普處于了內外兩線作戰、腹背受敵的境地。而且民主黨所采取的步步進逼、咄咄逼人的態勢,也使得特朗普認識到了,他真正面臨的敵人其實是在內部而不是外部,真正要他命的其實是國內的政敵民主黨。于是,對于特朗普來說,“攘內必須先安外”,就成為了他不得不做的選擇。所謂的安外,就是要讓中美貿易糾紛、朝核與伊核問題都能夠暫時安穩下來,好讓他可以騰出手來收拾內部的政敵民主黨。而跟中國達成一個階段性的貿易協議,跟朝鮮和伊朗達成一個階段性的核協議,則不僅可以讓美國面臨的外部紛爭暫時平息下來,而且更為關鍵性的是,它可以增加特朗普連任的資本,同時還可以把它變成對付民主黨的資本。這種一舉兩得的買賣,善于做生意算賬的特朗普自然是非常樂意做的。
而對于中方來講,特朗普急于贏得連任,急于贏得跟民主黨內斗的資本,急于達成交易,也就意味著,他可以接受一個分階段達成的協議,甚至是接受一個并不是那么有利于美國的協議。這就為中方力爭簽署一個相對有利于自己的協議提供了機遇,而且這個機遇的窗口期,就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
QUESTION
直新聞:外界認為,中美經貿談判在農業領域內達成了重要共識,也就意味著,中方將會大幅增加對美國農產品的采購。對此,你又怎么看?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為,這樣一種可能性不僅比較高,而且是在情理之中的,也符合中國國內市場的客觀需求。大家可以看到,過去歷次的中美經貿談判,中國增加購買美國農產品,不僅是必談的重要議題,而且是屬于優先級的議題。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中方大幅購買美國農產品這件事情,不僅并不觸及中美之間的深層次矛盾,而且是短期內平抑中美巨額貿易逆差的一個立竿見影的好辦法。
而對于中方來講,大量購買美國的農產品,不僅并不會吃虧,而且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情。因為中方面臨著人多地少、14億人口張口就要吃飯的問題,擴大國外優質農產品的進口,不僅可以解決中國的需求缺口,而且可以滿足國內居民對高質量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既然中國不向美國進口就得向其他國家進口農產品,那大幅增加從美國的進口量,只不過是把中國的農產品進口國家做了一個結構性的調整,中方本身并沒有什么損失。尤其是,當前中國正面臨著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并因此而引起了其它領域食品價格的上漲,更加需要從國外進口農產品尤其是豬肉牛肉,而美國在這方面的生產能力,又是其他國家難以替代的。這也就意味著,中方加大對美國農產品的進口采購力度,不僅解決了自身的燃眉之急,而且因此而使得美方推遲了原定于10月15日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的計劃,同時美方還將考慮取消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的指控,何樂而不為?
另外,中方是否大量購買美國的農產品,還涉及到了特朗普個人的政治利益以及政治前途。早前特朗普曾經抱怨說,中方拒絕購買美國的農產品,是在企圖打擊他在農業州的票倉。那么,現在中方不僅不再拒絕反而加大購買力度,這對于特朗普個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來源: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