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在中國國際商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上做主旨發言
12月22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在中國國際商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表示,今年,中國外貿回穩向好,而對外投資實現高速發展。
張向晨說:我國對外投資今年依然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前11個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617億美元,超過2015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長55.3%,還有一個月就能超過1700億美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133.5億美元,占比同期對外直接投資的83%,特別是在新加坡、印尼、印度、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老撾、伊朗、俄羅斯的投資量比較大。
境外經貿合作區聚集效應進一步顯現。目前,我國在36個國家建設的初具規模的境外經貿合作區達到77個,涉及加工制造、資源利用、農業產業、商貿物流、技術研發等各個類型,累計投資達到233.9億美元,會員企業達到1467家,創造產值665.1億美元。在機械、電子、能礦、紡織、汽車、摩托車等行業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形成了企業抱團出海的聚集發展效應。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在中國國際商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上做主旨發言
外貿回穩向好,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
“我國進出口貿易實現回穩向好。今年前三個季度貿易增速逐季回穩,特別是11月,外貿增速達到8.9%,出口增速達到5.9%。”
不過,張向晨也表示,中國外貿形勢還比較嚴峻。他提出,應該用歷史眼光來看待:我國對外貿易在世界的份額達到13.8%,排名第一。在歷史上,美國、日本和德國曾達到或超過這個水平。研究表明,一個國家的貿易份額達到10%左右的時候,就不可能持續高速增長。
"基于如此龐大的體量和份額,我們的外貿增速出現一定波動,特別是在當下這么復雜的國際背景下,是很正常的。"張向晨說,“我國國內驅動貿易增長的兩大動力——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也遇到瓶頸。勞動力、土地要素成本持續上升。我國的傳統競爭力在減弱,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正在加速向周邊轉移。”
盡管增速下降,但張向晨強調,我國外貿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今年,我國汽車對發達國家出口實現突破,1-8月,對美國出口達到1.8萬輛,對歐盟出口達到1.1萬輛,對發展中國家出口增長更快。另一個亮點是,跨境電商的綜合試驗區和市場采購貿易快速增長。“這是一種新的貿易方式,對中小微企業的外貿帶動作用非常顯著。”
今年將吸收非金融類外國投資1200億美元
張向晨表示,預計今年吸收非金融類投資的總額跟去年基本持平,大概是1200億美元。我國已連續24年位處在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的首位。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實際使用外資的年增速為3.4%。這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數字,說明處在一個“平臺期”。
他指出,從外資的形勢來看,我們依然具有綜合優勢:我國是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每年有750萬大學畢業生。“聯合國貿發會議調查表明,2016年和2017年,中國仍然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資通道國。”
同時,張向晨也指出,我國在外資方面面臨“雙重擠壓”:一方面,發達國家紛紛出臺政策,吸引資金回流,如美國制造業回歸給我們構成一定壓力;另一方面,周邊發展中國家,如越南、印度、馬來西亞,都在大幅放寬外資準入限制,出臺優惠政策,給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帶來競爭壓力,如輕工、紡織、服裝等。
“一帶一路”發揮戰略引領作用,我國對外投資高速增長
“與外貿出現波動不同的是,我國的對外投資高速增長。‘一帶一路’倡議起到了戰略引領作用。”
他指出,沿線國家跟我們國家經貿往來日益深化,我國是許多沿線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和主要的投資來源地,具有有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的基礎。
具體來說,我國對外投資有以下幾個特點:
速度和規模增長較快。十二五期間,我國對外投資年均增長達到13.1%,對外投資存量從十一五期末的3172億美元增長到十二五期末的109780億美元。我國在海外經營企業從2.02萬家增長到3萬家,境外總資產達到4.37萬億美元,已經從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已經初步形成資本凈輸出的格局。
質量和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過去以勞務承包、工程承包為主,現在已經通過投資、并購、合資建立營銷網絡研發中心,正在從過去的工程承包、土建施工向項目融資、經營管理等全產業鏈拓展。
對外投資對中國經濟的貢獻也在提高,2015年,我國境外企業銷售總額為1.4萬億美元,國內礦業企業進出口達到3132億美元,有106家企業入選世界財富500強,跨國經營能力得到提高。
對東道國經濟做出積極貢獻。2015年,我國的3萬家境外企業在當地納稅總額為311.9億美元,雇傭員工為283.7萬人。
世界商人網董事總經理兼總編王曉玲與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在中國國際商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遇見并開心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