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周浩黎閣下出席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
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現場
2021年7月2日-4日,由清華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協辦的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WPF)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行,主題是“后疫情時代的國際安全合作:堅持和實踐多邊主義”。
多國前政要、駐華使節、智庫負責人在為期三天的論壇上針對疫情以及逆全球化等新形勢下的危機進行討論,從困難中抓住機遇,提出創造性應對方案,推動國際社會的多領域、多層次合作。共同探索后疫情時代創新區域合作、重塑大國關系之路。
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周浩黎,馬來西亞駐華大使拉惹·拿督·努西爾萬,泰國駐華大使阿塔育·習薩目共同作為“亞太安全合作與東盟的作用”討論小組的發言人發言。
多國前政要、駐華使節出席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
據環球云鏈觀察和認知,真正的多邊主義意味著,聯合國所有成員國,無論大小,都是平等的;各國間應建立起全球伙伴關系,合作解決全球問題;所有成員國均必須遵從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原則。多邊主義呼喚超越意識形態的合作,以恢復信任。世界的秩序必須以信任為基礎。國與國可能是競爭者,但這并不意味著雙方就是彼此的敵人。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成效呈現不平衡態勢,給各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帶來諸多挑戰,如何促進各國防疫合作、管控大國分歧成為國際關切。
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現場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世界正處于特殊的歷史時期,多邊主義同單邊主義激烈博弈,國際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維護并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是當前全球真正實現持久和平與共同安全的必由之路。
什么是真正的多邊主義
對于什么才是真正的多邊主義,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在視頻中表示,核心要義有三點。第一,聯合國所有成員國,無論大小,都是平等的。第二,應該建立起全球伙伴關系,這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第17個目標。唯有動員起全球的力量,才能解決全球的問題。“全球伙伴關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和加強多邊主義。”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成員國必須遵從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原則,實現所有人的和平、安全、可持續發展。
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現場
潘基文認為,中國在減貧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行動,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對多邊體系的貢獻。同時,中國還積極幫助發展中國家。這些都成為推動和堅持多邊主義、共享繁榮的榜樣。
世界秩序須以信任為基礎
歐洲理事會原主席范龍佩在視頻中表示,多邊主義呼喚超越意識形態的合作,以恢復信任。世界的秩序必須以信任為基礎,歐盟的經驗就是如此,在不同中共存是和諧、團結與和平的根本。同時,信任要以行為的可預測性為基礎,必須基于對國際法的尊重和對彼此領土完整的尊重。國與國可能是競爭者,但這并不意味著雙方就是彼此的敵人。在某些嚴格界定的或者明確界定的領域或項目上,大家同樣可以是戰略伙伴。
“在經濟方面,中歐貿易仍然在快速發展,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僅就中歐投資協定來看,各方必須務實,并且可能需要更多時間。中歐雙方必須提升互信,繼續對話、繼續開會、繼續交流,包括領導的層面和民間的層面。我相信,我們遲早會達成中歐投資協定,這對中歐關系的未來非常關鍵。”范龍佩說。
“今天的中美關系出現了戰略性變化。過去幾十年時間里,中美關系的主旨是戰略接觸,現在變成了戰略競爭,而且成了常態。”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在視頻中表示,建立一個“有管控的戰略競爭”的聯合框架將有助于推動中美之間形成高水平的戰略競爭關系,同時降低競爭升級為公開沖突的風險。
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周浩黎,馬來西亞駐華大使拉惹·拿督·努西爾萬在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現場
陸克文表示,建立戰略框架需要基于三方面認識。第一,要明確了解對方的戰略紅線在哪里,防止因為誤判導致沖突。第二,戰略競爭的主要形式應該是競賽。在這個競賽中,雙方既要努力爭先,又要保持彼此間的尊重。這樣的競爭可以加強雙方對于世界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上的吸引力。第三,創造政治空間,使美中能夠在關鍵領域進行戰略合作,比如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這不僅符合世界的利益,也符合中美兩國的國家利益”。
手牽手,堅持和實踐多邊主義,攜手重振區域合作
攜手重振區域合作
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在視頻中表示,亞洲面臨很多嚴峻挑戰,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政治所造成的競爭以及宏觀經濟風險等。“這意味著,我們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更需要重振區域合作。所有亞洲國家都應該攜手朝共同的目標邁進。”
吳作棟提出了一個遠景目標,即“和平與繁榮的亞洲”。他同時提出了3個“額外原則”。第一,擴大合作減少紛爭;第二,共同繁榮而不是以鄰為壑;第三,以史為鑒而不是被歷史所束縛。吳作棟認為,繁榮的亞洲有三大特點。首先,一個繁榮的亞洲意味著要確保貨物以及投資等互聯互通、自由流動。短期內的首要任務是維持供應鏈正常運行。但從長遠看,更重要的是通過多邊貿易協定持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其次,一個繁榮的亞洲應該是一個綠色的亞洲。當前,世界各國正努力從疫情中恢復,亞洲必須以更清潔、更環保的方式推動經濟復蘇,并落實《巴黎協定》。再次,一個繁榮的亞洲是創新的、具有包容性的亞洲。各國應攜起手來,通過經濟發展和區域合作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經濟繁榮的果實。
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周浩黎閣下出席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認為,疫情對世界經濟實體層面產生的短期沖擊和長期影響主要體現在全球供應鏈上。對企業而言,疫情沖擊、黑客攻擊、貿易糾紛、自然災害等,在不同維度加大了供應鏈風險。同時,技術進步讓勞動力成本套利的空間逐漸變小,消費者對快速配送需求上升,部分國家鼓勵供應鏈多樣化,強調戰略自主,這些都影響了新的全球供應鏈布局。在這種情況下,全球供應鏈不僅不會走向斷裂或中斷,反而會變成“關聯性更強的價值鏈”。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郭樹勇表示,“一帶一路”建設可以幫助各國更好地應對全球危機。過去8年間,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9.2萬億美元。世界銀行報告顯示,共建“一帶一路”預計將幫助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一帶一路”建設將在全球經濟復蘇中發揮重要作用,其目標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潮流,致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